“下面我宣布本次集中销毁行动正式开始!”话音刚落,现场即刻响起轰隆隆的声音,涉案金额200余万元的侵犯知识产权的假酒、商标标识及生产工具、伪劣产品(假农药)被陆续送往机器前销毁。
为从严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切实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在第43个“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来临之际,3月14日,广元市利州区法院联合市场监管、公安、环保等部门,依法对近年来审结的生产销售伪劣商品、食品药品安全等领域侵权案件中的涉案财物进行集中销毁。
同时,利州区法院还发布了《消费者权益刑事司法保护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并发布五起典型案例。
据《白皮书》,利州法院审理的关于消费者权益保护涉及刑事犯罪的案件主要集中在食品药品安全、伪劣商品销售、侵权伪劣商品等领域。涉及罪名如生产、销售假药、有毒、有害食品罪、妨害药品管理罪、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假冒注册商标罪、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等。自2022年以来,该院共受理此类案件27件,涉案被告人95人,审结25件,依法判处被告人85人。其中,食药类16件,涉案被告人27人;烟酒类3件,涉案被告人15人;日化类8件,涉案被告人32人;汽车等大宗消费2件,涉案被告人11人。
2022年至2024年利州法院涉消费者权益刑事案件情况,判处三年以下(含三年)有期徒刑67人;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14人,判处十年以上(含十年)有期徒刑5人,宣告缓刑62人,对13人在缓刑考验期内适用禁止令,禁止从事食品、药品生产、销售及相关活动。2022年以来共受理消费公益诉讼案件4件,消费公益诉讼主要集中在食品、药品领域,被告人多为自然人,包括餐馆、小吃店的经营者等。
《白皮书》还总结了案件特点和趋势。当前,制假售假手段愈发隐蔽,线上销售成为重要渠道,跨区域作案增多,给打击工作带来挑战。对此,该院不断加强与各部门协作,建立健全信息共享、线索移送、联合执法等机制。与公安机关密切配合,引导取证;与检察机关加强沟通,确保案件顺利起诉、审判;与行政部门协同,形成打击合力。同时,加强司法建议工作,针对案件中暴露的监管漏洞,及时向相关部门提出建议,促进市场监管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