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件有大小,量刑有轻重,但每个案件对当事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身为法官,我一直觉得审理每一个案件都要从事实出发、讲究证据,这样才能审好案、判好案。”广元市利州区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庭长王敏说。
从1998年到现在,王敏在广元市利州区人民法院已经呆了25年,从书记员到审判员再到刑事审判庭的庭长,每一步她都脚踏实地、步履坚定。她清秀的脸庞总挂着自信的微笑,矫健的步伐穿行在办公室与审判庭之间,没有铮铮誓言,却能屡创佳绩,没有声色俱厉,却巾帼不让须眉,始终用心托起正义的天平。
严谨,以事实为依据的办案态度
面对庄严的国徽,她立下誓言:“公正司法,一心为民”。一起共事的小伙伴亲切地称她为敏姐,与她有过工作接触的当事人称她为值得信赖的王法官。
案无大小,手握法槌、心怀正义,在法院工作的二十几载,她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践行着对人民的负责。面对自己经手的每一个案件,王敏都以严谨细致的态度对待,对证据的审查和对事实的认定从不掉以轻心,每一页纸的数字、每一段文字的陈述,她都去伪存真、洞察秋毫、仔细比对,分析前后逻辑是否严谨,事实是否清晰,在审判工作中真正奉行“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
“刑事案件关系到人身自由,必须要以严肃、认真、细心、客观、公正的态度去对待我们经手的案件,用判决去维护社会的公序良俗。”王敏常常告诉自己的法助。
“敏姐是一个做事严谨认真的人,她对每件事情都很较真,对于案件的审判很讲究一个客观公正,绝不放过一个坏人。”与她一起共事的小伙伴们如是评价。
果毅,推进扫黑除恶
涉黑案件一直是破坏社会秩序的“毒瘤”,具有强大的破坏力和腐蚀力。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以来,作为利州法院刑庭的骨干,王敏勇挑重担,率先承办了广元市首例涉黑案件——代某某等人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案。该案共有12名被告,涉及多达9个罪名,近六十本的证据卷宗,程序多而复杂,案件审理难度较大。
面对时间紧、任务重的压力,她和同事一门心思扑在案件上,一头扎进成堆的卷宗里,认真做好阅卷笔记,分析梳理案件牵连的关键点,查阅法典,仔细推敲对比。而在这期间她无暇顾及即将参加高考的女儿以及病重的父亲,沉下心,开启“白加黑”、“五加二”的超负荷工作模式。
功夫不负有心人,庭审后仅用一个月的时间就梳理透了案件,明确了争议焦点,提出了解决措施,审判工作成果和质量获得高度好评,宣判后,全案被告人均服判。
温情,常怀绿色司法情怀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2018年以来,被告人贾某华等10人长期在长江重要支流四川省广元市境内嘉陵江、白龙江,陕西省汉中市境内的汉江等天然水域非法捕捞野生鱼类,销售给四川省阆中市某鲜鱼店的吕某松等6人,广元市的罗某生等3人。经评定,造成水生生物资源损失共计200余万元,对嘉陵江、汉江流域等天然水域的生态环境及水生生物资源多样性造成破坏。
2022年3月2日,王敏作为该案的承办人,积极思考,主动谋划,将法庭搬到案发地,邀请村委会参与旁听并监督被告人履行渔业资源志愿者义务,开展长江十年禁渔宣传与河道巡逻,由“破坏者”变身“守护者”。
“其实老百姓很多都不知道什么是保护动物,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就会错捕。只有让他们亲临现场,真切感受现场氛围,他们才会有强烈的认知,这也是我们会将法庭搬到案发地的原因。”王敏在讲述该案件时说到。“我们希望通过这种宣传方式,能够让老百姓知法、懂法、守法的同时,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执著,迎难而上、怀揣为民情怀
“忙了几天,终于将一个电信诈骗案件办结了。8名被告人,16位受害人,跨15个省市,涉案167万余元。坚持追赃挽损的理念,不懈努力 ,报最高院延期审理两次,所有赃款都追回来了。判决书80余页,加班加点制作3天,其中一个被告人判了十年,一个人判了八年,均表示不上诉。——效果好,累得快趴下了,但也很高兴。就一个字,值!”这是她在办理完一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后留下的“记实录”。朴素的语言,无不彰显着她司法为民的浓烈情怀。
她扎根基层坚守法治信仰,胸怀正义,用实际行动捍卫群众合法权益;始终不忘司法为民的初心,深耕刑事审判领域20余年,信守一名人民公仆的承诺,践行着一个法官的职责,真正做到了司法为民不停步,百尺竿头竞上游。
她用自己对工作的无限热爱和投入书写着自己工作历程,也取得了非常优异的成绩。2012年度她获得四川省政法系统先进个人;2021年被中共广元市委、市人民政府记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三等功;2022年获全省法院百名优秀女法官荣誉称号。